方管切割機是專為金屬方管、矩形管等型材設計的數控切割設備,通過等離子、火焰或激光技術實現高精度、高效率的管材加工,廣泛應用于鋼結構、管道工程、機械制造、船舶建造等領域。其采用數控技術,通過切割頭(等離子炬、火焰噴嘴或激光頭)對管材進行非接觸式加工。等離子切割利用高溫等離子弧熔化金屬,適用于碳鋼、不銹鋼等導電材料,切割厚度可達200mm(根據電源功率調整);火焰切割通過氧氣與乙炔的化學反應切割厚板,成本較低但精度稍遜;激光切割則以高能量密度光束實現微米級切割,精度達±0.05mm,切口光滑無毛刺,適合精密加工。
一、操作前準備
安全檢查:
個人防護:操作員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品,包括防護眼鏡(防強光、防飛濺)、防塵口罩、工作服、安全鞋等。
環境檢查:清理工作區域,確保無易燃易爆物品。檢查地面是否平整、干燥。
設備檢查:
檢查電源、氣源(如氧氣、乙炔、氮氣、壓縮空氣)連接是否正常、無泄漏。
檢查切割頭(激光噴嘴、等離子割炬、火焰割嘴)是否完好、清潔、無堵塞,安裝是否到位。
檢查冷卻系統(激光機)是否正常工作,水位、水溫是否在正常范圍。
檢查導軌、齒輪、鏈條等傳動部件是否清潔、潤滑良好。
確認所有急停按鈕處于釋放狀態,安全防護罩已關閉。
材料準備:
根據加工要求選擇合適規格(尺寸、材質、壁厚)的方管。
檢查方管表面是否平整、無嚴重彎曲、銹蝕或油污,避免影響夾持和切割質量。
將方管平穩地放置在上料區或工作臺上。
設備啟動與初始化:
接通總電源,啟動控制系統(工控機)。
啟動切割設備主機(激光器、等離子電源、空壓機等)。
執行“回原點”或“復位”操作,讓切割頭和卡盤回到機械零點,建立坐標系。
二、裝夾與定位
上料與夾持:
使用手動或自動上料裝置將方管送入卡盤。
關鍵細節:確保方管伸入卡盤的長度足夠且居中。對于長管,后端應有支撐托架,防止下垂。
啟動卡盤夾緊(手動、氣動或液壓),確保方管被牢固夾持,無松動或偏移。夾緊力要適中,避免夾傷管材或導致變形。
定長與定位:
使用設備的定長裝置(如擋板、測量尺)或通過控制系統設置,確定切割起點。
對于需要多段切割的長管,需精確設置每段的切割長度。
關鍵細節:確保方管的軸線與切割頭的移動方向平行。如有偏差,會影響切割角度和尺寸精度。
三、程序與參數設置
調用/導入程序:
在數控系統中調用已有的切割程序,或導入CAD設計圖(DXF等格式),通過軟件生成切割路徑(G代碼)。
對于簡單直切,可在系統界面直接輸入切割長度、數量等參數。
設置切割參數:
這是最關鍵的操作細節之一。必須根據材料類型、厚度、切割方式設置正確的參數:
激光切割:激光功率、切割速度、焦點位置、輔助氣體類型(O2,N2,Air)及壓力。
等離子切割:切割電流、電壓、切割速度、氣體類型(空氣、氧氣、氮氣等)及壓力。
火焰切割:預熱火焰類型(中性焰)、氧氣壓力、切割氧壓力、切割速度。
嚴禁憑經驗隨意設置,應參考設備說明書或廠家提供的參數表。
空運行與模擬:
在不進行實際切割的情況下,運行程序,觀察切割頭的運動軌跡是否正確,有無碰撞風險。
利用系統的圖形模擬功能,預覽切割路徑。
四、實際切割操作
啟動切割:
確認所有人員已離開危險區域,防護罩已關閉。
啟動切割程序。設備將自動完成點火(等離子/火焰)、穿孔、行走切割、熄火等動作。
過程監控:
全程密切監視切割過程,注意觀察:
切割火花/光束的狀態是否正常(如激光是否穩定,等離子弧是否直)。
切割聲音是否異常。
有無異常振動或報警。
特別關注穿孔過程,確保成功穿孔后才開始行走切割。
處理異常:
如遇斷弧、熄火、掛渣嚴重、切割偏移等異常情況,立即按下急停按鈕,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。
五、操作后處理
下料:
切割完成后,卡盤自動或手動松開。
小心取下已切割的方管段,注意切口邊緣可能很鋒利或高溫,避免劃傷或燙傷。
對于自動下料系統,確保下料區暢通,成品能順利堆放。
設備復位與關機:
將切割頭移動到安全停放位置。
關閉切割主機(激光器、等離子電源等)。
關閉氣源閥門。
關閉控制系統和總電源。
清理與維護:
清理工作臺、導軌上的金屬碎屑和氧化皮。
清潔切割頭鏡片(激光)或噴嘴/電極(等離子)。
給傳動部件加注潤滑油。
填寫設備運行記錄。
六、安全注意事項(貫穿始終)
嚴禁在設備運行時進入工作區域。
嚴禁用手直接觸碰正在切割或剛切割完的高溫工件。
激光切割時,嚴禁直視激光束或反射光,即使有防護罩。
等離子/火焰切割時,注意強光、高溫、有害煙塵,確保排煙除塵系統正常工作。
定期檢查設備接地和漏電保護,防止觸電。
